2017年七月份热吗?七月份为什么这么热?
微文深诋网
2025-04-05 12:13:54
目前,秦皇岛港动力煤平仓价格如下:4500大卡395-405元/吨,5000大卡440-450元/吨,5500大卡510-520元/吨,低硫5800大卡为555-565元/吨。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原煤入洗率同比提高25.5%,每一个百分点的提升,带来的是数以千万元计算的经济效益。产得多不如洗得好。
安全隐患,查不是目的,改才是落脚点。四不两直查安全 无一重特大煤矿事故发生马上行动。对反复查、反复有或者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煤矿,坚决按上限予以处罚。为了确保检查实效,菏泽市对排查出的煤矿安全隐患,均明确了治理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应急预案及监控措施。比如,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煤柱(相当于承重墙,是衡量一个采区开采率的一个重要标准)的存在本来不可避免。
12月1日,新《安全生产法》正式实施。为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现闭环管理,研究制定《菏泽市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隐患的排查、登记、治理、监督、销号管理。上面考虑的更多的是宏观布局,但地方还是要发展经济,要GDP,要经济增量。
尽管如此,乐观地看,减产毕竟也是既成事实。减产潮下晋陕蒙产煤总量略增其他省区共计减少7284万吨数据显示,2014年前11个月全国煤炭产量35.26亿吨,同比仅减少7200万吨,下降2%。煤炭分析师王旭峰注意到,山西在大力清费减负的同时,也在加大生产,尽管两者并非是正相关关系,但在煤炭经济的作用下,两者似乎也就有了内在联系。事实上,这并不足为奇。
陕西产量4.62亿吨,同比增长3.8%。显然,三西正是具有优势的煤炭主产地。
可以肯定的是,即便政府不主动淘汰小煤矿,它也会在市场冲击下被迫自动退出。山西重返全国煤炭产量第一晋蒙煤炭经济博弈升级2014年第一季度,山西GDP增速5.5%、位列全国倒数第三的消息令各界惊呼山西经济出现断崖式下滑。晋陕蒙三省区煤炭总量同比增加了84万吨。换而言之,与去年同期相比,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之外的其他省份,煤炭产量减少了7284万吨。
在2014年1~11月全国煤炭产量同比下降2%的数字后面,隐含着产煤大省之间煤炭经济的角力,以及其他省份煤炭在市场中处于劣势的被动局面。记者去年10月在陕西采访时,陕煤化集团杨照乾曾经表示,长期来看,煤炭市场必将迎来好转,且优势将向那些具有资源优势的产地和企业集中,即便是在目前的买方市场下,他们也仍旧具有比较优势。但是,减产背后的支撑数据却是:国有重点煤矿原煤产量75447万吨,增产6295万吨,增长9.1%。2013年进一步下滑,仅为3728.39万吨,同比下降了42.94%。
今年排名前十的煤企原煤产量(占大型企业原煤产量的58.7%)同比下降仅为0.8%,仅为全行业同比下降比例2%的四成,其中同煤、兖矿分别增长13.9%、23.2%,煤炭产量的增量及利润都向大企业集中。内蒙古地区煤矿则不然,今年减产主体多为中小型矿,减产力度、范围、时间等均较主观,更多是受市场低迷冲击较大等因素影响,缺乏策略性、统一性。
分析人士说,优势煤炭产地及优势煤炭企业将在市场中更加占据上风,新一轮的市场淘汰可能会更加激烈。记者注意到,四川拟在关闭500余处小煤矿的基础上,采取企业自愿申请的方式再关闭70处小煤矿,并给予补助。
乡镇煤矿5189万吨,减产13460万吨,减少72.2%。而产煤大省山西、陕西的贡献量约为3867万吨,其中1~11月份山西产量8.9亿吨,同比增长2.5%。内蒙古中小煤矿居多,产量的增速放缓了。数据显示,自2010年至今,除了2011年减产之外,陕西煤炭产量都以较大幅度增加。数据显示,2014年1~11月,内蒙古煤炭产量83712万吨(调度数),同比减产10983万吨,减产幅度为11.6%。这也就意味着,除去内蒙古的减产量,那么,包括晋陕在内的全国其他省区煤炭产量同比增加3783万吨。
其中,在建的蒙华铁路规划设计输送能力为2亿吨,在解决两湖一江煤炭供应问题的同时,也势必给当地的煤炭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压力。煤炭分析师刘冬娜则追溯山西的煤炭产能积累与释放的过程,她说:山西煤炭资源整合重组结束后,2013~2015年正值产能释放集中周期,2014年总产量在全国各省中再夺魁首可能性较大。
显然,山西与内蒙古的煤炭产量首位之争夺战,还将继续。从2010~2013年,内蒙古的煤炭产量都位居全国第一。
四川煤炭产业处于劣势地位,和其煤炭赋存条件差、小煤矿居多有直接关系。此前,相关行业机构表示力争减产10%以上,话犹在耳,但似乎早已经置之度外。
不过,记者注意到,就总量而论,上述减产数量尚不及内蒙古的减产总量。2014年5月9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二季度稳增长促发展重点工作分工意见的通知,共列出二季度的74项重点工作,其中第三项就是扩大陕煤入川、入渝运量,实施陕煤到湖南、湖北相关电厂循环专列。2014年1~11月,内蒙古煤炭产量83712万吨(调度数),同比减产10983万吨,减产幅度为11.6%。国有地方煤矿3076万吨,减产3818万吨,减少55.4%。
华中西南市场面临巨大冲击劣势煤企寻求退路在此背景下,其他产煤省份的煤炭企业则备受煎熬。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小刚认为,在四川发展水电减少煤炭需求,兰渝、兰成铁路建成通车以及大型煤企在川设立物流基地的三重挤压下,四川煤炭市场将遭受巨大冲击,那些煤质差、开采难度大、灾害重的小煤矿,建议应尽早思考退出之策。
它不仅导致煤炭价格进一步下挫,而且也挤压了川煤的市场份额。而优势企业的例证也可以从内蒙古的减产中可以找到线索。
就此,刘冬娜认为,内蒙古地区资源整合工作应继续进行,后期市场仍有较大成长空间。姑且不论四川2014年的煤炭供给能力是否超过了15000万吨,但是很显然的是,多出的供应量均为外省煤炭入川。
以四川为例,根据公示的数据,四川省煤矿生产能力为6075万吨。山西都是国有大矿,产量是稳步增加。由此,处于劣势的煤炭企业除非积极转型,否则寻求退路就成了当务之急。在外省煤炭入川的份额中,其中有一部分即来自陕西。
从全国来看,这种趋势更加明显。时隔半年,2014年11月,山西重返全国煤炭产量第一大省的消息同样也激发了山西欲挽回经济颓势、重回煤炭旧路的猜测。
王旭峰还表示,陕西也是大煤企为主,产量也在稳步增长。据悉,四川煤矿总数约占全国15%,其中9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占比超60%,位居全国第二。
但从披露的数据来看,2012年四川拟实现煤炭产量8100万吨,实际生产量6534万吨。不独四川如此,华中地区的煤企也面临巨大的冲击。